close

曾幾何時 我遺忘了眼前一望無際的公園
直到車水馬龍般的擁擠 才讓我勾起那兒時回憶
輕盈躍著腳步 朝那充滿原始叢林方向邁進 
去實現孩童時代的想像 體驗那前所未有的恐龍展

#01

之前望向天際總是發現那氣球特別的貼近我
Wow! Giant Dinosaurs,好大的恐龍!,猛然一看才驚覺那是恐龍在天空上隨著氣流而移動
在不經意的交談裡,得知了這個恐龍展活動到這周就結束了
當然也很想去一探究竟,順道一圓孩童時期的夢想,

#02

腕龍
學名:Brachiosaurus
侏儸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25~30公尺
體重:35~55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腕龍科
分布:北美洲
腕龍為了能夠維持像山一樣大的體型正常運作,每天必須吃大量的食物,大約是一頭大象食量的十倍
和巨大的身材相比,腕龍的頭部顯得很小;頭頂上有大大突起的鼻骨,讓牠的嗅覺特別靈敏
科學家推測,腕龍的血壓可能也特別高,這樣才能把從心臟流出的血液送到大腦
腕龍身上長長紅紅的斑紋,就像一座移動火山;又好像新嫁娘,既害羞又熱情
走在綠色的森林中,真的是萬綠叢中一點紅,讓人不想注意牠也難

從花鐘處進入會場,滿坑滿谷的人潮,爸爸牽小孩、阿公招阿媽,好不熱鬧
映入眼簾的就是偌大的腕龍在眼前,讓人驚呼連連

#03

梁龍
學名:Diplodocus
侏儸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25~29公尺
體重:10~12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梁龍科
分布:北美洲
巨大的梁龍脖子長達7.3公尺,可是頭顱只有60公分長
雖然塊頭壯碩,可是因為部分脊椎是中空的結構,所以梁龍的體重大約和兩頭亞洲象差不多
牠的尾巴甚至比脖子還長,整條尾巴至少是由70或80個以上的脊椎骨結所組成

#04

暴龍
學名:Tyrannosaurus(暴龍類)
白堊紀後期,肉食性
身長:12~15公尺
體重:5~7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暴龍科
分布:亞洲、北美洲
暴龍是白堊紀時期最恐怖的動物之一。牠們和現在的獅子一樣,除了吃腐屍之外,也會自行出擊狩獵
暴龍的前肢很短小,短到連把手伸到嘴邊都不可能
所以專家們推斷牠們的前肢應該是在睡完覺或吃飽飯後,用來幫牠們稱起身子離開地面而已

這個暴龍真的做的太好笑了,有點驚嚇過度的感覺

#05

劍龍
學名:Stegosaurus
侏儸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6~9公尺
體重:2~3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劍龍科
分布:亞洲、北美洲、歐洲、非洲
劍龍的背上長有兩排骨板,最長的骨板高達60公分,尾棒上長有長達1公尺的骨針

如果沒再走進去體會其他恐龍,只看到這隻用木頭搭製而成的劍龍,確實會讓我覺格格不入

#06

板龍
學名:Plateosaurus
三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7~9公尺
體重:700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板龍科
分布:歐洲
板龍是目前發現最早的大型草食性恐龍,牠的身體有一輛公共汽車那麼長
因為板龍的骨架化石經常被成群發現,所以古生物學家推測這種恐龍過著群居的生活
板龍平時以四隻腳行走,必要時可用後腳站立,採食高處的葉子。牠會吞食卵石進肚子裡,協助磨碎枝葉

#07

棘龍
學名:Spinosaurus
白堊紀前期,肉食性
身長:12~18公尺
體重:4~9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棘龍科
分布:非洲
棘龍在外觀上最大的特徵就是背部高達2公尺的背帆,有人認為棘龍背帆主要具有散熱的作用
有人則認為背帆像駱駝的駝峰一樣儲存脂肪和水分;也有人認為背帆是用來吸引異性的

#08

難為各位父母了,遠遠的就能看到每位被小孩拉衣角的父母前仆後繼把小朋友舉起來合影
咔嚓後下一秒馬上換下一對家庭成員把小孩舉起,就像是機械般的行為,讓我印象極為深刻
好吧! 那就讓我用棘龍加點拍攝手法吧......
有沒有一種很像棘龍衝向人群的感覺呢!!

#09

三角龍
學名:Triceratop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7~10公尺
體重:5~10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角鼻龍科
分布:北美洲
三角龍是一種長相和行為都很像犀牛的恐龍。們也和犀牛一樣,會用角來嚇阻肉食性恐龍
公三角龍也會用當它和其他公龍打架、博取母三角龍的歡心,公三角龍對峙時會扣住對方的大角,並且利用頸盾推擠對方

#10

始盜龍
學名:Eoraptor
三疊紀後期,肉食性
身長:約1公尺
體重:10~12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始盜龍科
分布:南美洲
始盜龍是一種大小像狗一樣的肉食性恐龍,和黑瑞龍一樣都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
但是牠們並沒有像黑瑞龍那樣富彈性的齒顎關節,牠的發現把最古老的恐龍年代向前推進了近一千萬年
這種伶俐的恐龍彷佛一個突然闖入地球的強盜,所以學者們把他名為「黎明的掠奪者-始盜龍」

#11

長頸龍
學名:Tanystropheus
三疊紀,魚食性
身長:6~7公尺
體重:約1000公斤
目別:原蜥形目
科別:長頸龍科
分布:歐洲、中東
長頸龍的頸部幾乎占了身體長度的一半,加上牠們的化石常在半水生地點被
因此牠們被假設是水生或半水生爬行動物。牠們被認為是重回兩棲生活的爬行動物之一
長頸龍在岸邊使用長頸部與銳利牙齒,捕抓淺水裡的魚類與其他海生動物

老實說,看到長頸龍我笑翻了,不是長的太好笑
雖然沒有很多小朋友在旁嘻戲不好取景,而是傻眼不知道怎麼入鏡
也難怪小朋友了,因為他們靠近後可能還不知道這頭恐龍的頭到底在哪呢!!

#12

雙脊龍
學名:Dilophosaurus
侏羅紀前期,肉食性
身長:6~7公尺
體重:300~450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雙脊龍科
分布:北美洲
雙脊龍體型修長,頭頂上長有兩片大大的冠骨。同時,牠也出現1993年的電影《侏儸紀公園》中
在電影版本中雙脊龍的頸部擁有可收縮的皺摺,類似褶傘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獵物失明且癱瘓,類似噴毒眼鏡蛇
但沒有證據可以顯示雙脊龍有這種行為

#13

劍角龍
學名:Stegocera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2~3公尺
體重:40~80公斤
目別:鳥臀目
科別:厚頭龍科
分布:北美洲
又名「頂角龍」,劍角龍的頭顱是傾斜的,後部較高;頭顱骨厚度為3吋厚,頭部後側有一圈骨突
科學家們認為這些大塊骨頭是用來當作武器-或許不是為了用來對付捕食性動物,而是在求偶戰鬥中用於炫耀的

#14

原角龍
學名:Protoceratop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1.5~3公尺
體重:250~400公斤
目別:鳥臀目
科別:原角龍科
分布:亞洲、北美洲
原角龍雖然是角龍的一種,但是牠的頭上沒有角,倒是在頭頂靠近頸部的位置,長有板狀的裝飾骨
公原角龍的裝飾骨明顯比母原角龍大很多,所以科學家認為,裝飾股市原角龍求偶的工具

#15

竊蛋龍
學名:Oviraptor
白堊紀後期,雜食性
身長:2~3公尺
體重:20~36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偷蛋龍科
分布:亞洲
「竊蛋龍」名字的由來出自於首隻竊蛋龍的化石出土時,旁邊還有一堆破碎的蛋,當時的科學家認為牠以偷吃蛋為生
隨著對恐龍研究越來越深入,科學家們發現,其實那些蛋是牠的小寶寶,牠是為了保衛自己的蛋而喪命

台灣人的教育真的要再加強了,在前一秒我開心的靠近等待每位小朋友合照後的瞬間捕捉那無人的一刻
在下一秒我遲疑了,因為蛋不見了!! 一堆大人小孩拿著蛋開心的跑百米走了
連在場的維護人員也傻了眼,原來竊蛋龍不可怕,竊蛋人比較兇狠

#16

慈母龍
學名:Maiasaura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7~10公尺
體重:3~4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鴨嘴龍科
分布:北美洲
雌性的慈母龍會結伴築巢,而且和龜類及鳥類一樣,每年都會回到同樣的築巢地點
牠們很可能也會共同分擔照顧幼龍的責任,當有的慈母龍出去覓食的時候,其他的慈母龍就留下來保衛恐龍寶寶

一直很難把子龍一同入鏡,耐心的等候小朋友爬上爬下,父母親接連從我鏡頭前愰過的窘況後
只能安慰著自己,親身體會到慈母龍就好
沒能順利把慈母龍和子龍入鏡,是因為更多的慈母在我面前辛勞著啊

#17

迷惑龍(雷龍)
學名:Apatosaurus
侏儸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20~27公尺
體重:30~40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梁龍科
分布:北美洲
之前被稱為雷龍Brontosaurus,雖然迷惑龍是用四足著地的方式步行
可是牠們也可以靠後肢著地撐起身體,並高高舉起前肢擊潰敵人
迷惑龍的鼻孔長在頭頂上,讓牠在水中活動時方便換氣

#18

恐爪龍
學名:Deinonychus
白堊紀前期,肉食性
身長:3~5公尺
體重:60~90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奔龍科
分布:北美洲
恐爪龍是行動非常敏捷的掠食者,在雙足上有著長大彎爪(約12公分長)的腳趾,是最特殊的武器
他能以單腳挺立,然後用另一隻腳上的指爪劃入獵物的肉中,進行又快又狠的攻擊

#19

馳龍
學名:Dromaeosaurus
三疊紀後期,肉食性
身長:約1.8公尺
體重:約15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馳龍科
分布:北美洲
馳龍和恐爪龍為同一家族,都是跑步健將;獵捕食物時會使用可怕的鉤狀腳爪,成群聚眾攻擊
從發現的化石中得知,馳龍的身體有可能覆蓋羽毛

#20

宣漢龍
學名:Xuanhanosaurus
侏儸紀,肉食性
身長:5~6公尺
體重:200~250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班龍超科
分布:亞洲
宣漢龍的化石是於中國四川省發現的,以化石發現處的達州市宣漢縣為名
宣漢龍的前肢很長,和後期發現的肉食性恐龍(例如:暴龍)很不同,所以宣漢龍被認為是原始的肉食性恐龍

#21

冠龍
學名:Corythosauru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約10公尺
體重:約4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鴨嘴龍科
分布:北美洲
冠龍的頭上有一個扇形的冠飾,經古生物學家的研究發現,冠龍頭貫的大小和形狀會因性別與年齡而有所不同
年輕的冠龍獲雌性的冠龍的頭冠都比較小,只有成年的雄性冠龍才擁有比較大並完全長成的頭冠

#22

鐮刀龍
學名:Therizinosauru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雜食性
身長:9~12公尺
體重:3~6公噸
目別:蜥臀目
科別:鐮刀龍科
分布:亞洲
在目前發現到的鐮刀龍化石中,我們可以發現牠們雙臂上長有鐮刀般的大爪子
那些爪子長達70公分,能夠幫牠們攫取葉子,並把葉子塞入沒有長牙齒的嘴巴裡

鐮刀龍長的實在太像卡通裡的唐老鴨了啦,讓我不時把噗嘖的笑場

#23

甲龍
學名:Ankylosauru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6~10公尺
體重:5~8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甲龍科
分布:北美洲
甲龍最明顯的特徵是牠的裝甲,包含了堅實的結節及甲板,嵌入在皮膚上,在鱷魚、犰狳及一些蜥蜴上可以發現類似的裝甲
裝甲上覆蓋者堅硬的角質,它們按照大小來排列,從寬而平的甲板到小而圓的結節
甲龍著名的尾巴棒槌是由幾塊大型角質和最末幾節尾椎組合而成,可以對施襲者的骨頭造成重擊

#24

這就是這次主題,紙風車大恐龍
想像著台灣紅花布變成46公尺的超大恐龍,抬頭會看到牠張大眼睛張開嘴還會噴白煙的畫面
走進紙風車大恐龍的肚子還可以參觀恐龍蛋、火山爆發的演進及甚多的生活情境
可惜人潮眾多,排隊已排成了二個大S,cdrom對排隊就措手無策放棄囉
看著小朋友跑進跑出,聽著廣播不斷呼喚尋找小朋友的父母名字,熱鬧程度可視一般
大概全台北市的小朋友今天都來這裡湊熱鬧了吧,真的很誇張

#25

厚頭龍
學名:Pachycephalosaurus
白堊紀後期,草食性、雜食性
身長:4.5~5公尺
體重:1.5~2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厚頭龍科
分布:北美洲
厚頭龍是最大型的腫頭龍類恐龍,牠的頭頂上有厚達25公分的骨質圓頂,能夠像鐵頭盔一樣發揮保護頭部的功能
科學家們還發現,雄性厚頭龍的頭盔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越長越大

#26

黑瑞拉龍
學名:Herrerasaurus
三疊紀後期,肉食性
身長:3~6公尺
體重:210~350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黑瑞龍科
分布:南美洲
世界上第一具被發現的恐龍化石就是黑瑞龍的化石,牠也是最古老的恐龍之一
黑瑞龍具有細長的身軀和長長窄窄的頭部,後腿是前腿的兩倍長,腳趾上有利爪,下顎關節可滑動,有利咬食

#27

嗜鳥龍
學名:Ornitholestes
侏儸紀後期,肉食性
身長:1.8~2公尺
體重:12~14公斤
目別:蜥臀目
科別:嗜鳥龍科
分布:北美洲
嗜鳥龍的頸部成S形,後肢就像鴕鳥一樣堅韌有力,所以牠跑得很快
其前肢也較長,並且可以抓握東西。鞭子般的尾巴占了身長的一半以上,在追趕獵物時可以發揮平衡的作用

嗜鳥龍好可愛唷,超像卡通裡的主角,也像極了沒有毛髮的鴨嘴獸
正當小朋友都被其他偌大的恐龍吸引時,我默默的找尋著我鏡頭下的恐龍獨自開心

#28

怪嘴龍
學名:Gargoyleosaurus
侏儸紀後期,草食性
身長:3~4公尺
體重:約有1公噸
目別:鳥臀目
科別:甲龍科
分布:北美洲
怪嘴龍的特徵包括有狹窄的嘴喙、大型的骨質護板延著背部分布
肩部也有長棘釘狀的尖角分布,用來嚇阻防衛肉食性恐龍的侵襲

老實說拍照時及回來看照片,還是一直覺得牠很像揹著切好的芒果前進,哈哈!!

#29

這應該是翼手龍了吧,這隻藏身在不為人知的樹叢上,不經意的被cdrom抬頭看到而身旁聚集了一堆小朋友吶喊
很好奇的這隻龍是怎麼被放上去的,尤其附近找不到簡介,連官網也沒有,難道是...........

#30

就是這隻恐龍氣球,讓cdrom每每駕車都多望向幾眼!!

#31



#32

現屬第四大的青年公園,重回二十年前的盛況
模糊的印象裡似乎還存在爸媽帶著我來放風箏、對拋飛盤的那一幕
還有小時候游完泳出來遇到賣著龍鳳腿及貢丸湯的攤販阿姨
整個回憶就是在心頭裡不停的快轉著,是回憶亦是感慨
不同的是,我長大了,但這裡卻不像印象裡的熱鬧了

#33

展區一覽圖,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展區,也花上cdrom近2.3小時的徘徊
很高興的一圓孩童時期的夢想,尤其更加了解了各恐龍的習性和認知
想像與虛擬的真實呈現,藝術與創意的完美結合,帶走獨一無二的恐龍回憶!!


紙風車恐龍藝術探索
地址:臺北市水源路199號(青年公園)
展期:2010/10/02~10/10,每日09:00-18:00
參考網址:http://www.319kidsmile.org/dinosaur/


如果各位看倌也覺得這篇文章值得分享!!! 那就麻煩按右下的推推讓人氣一同飛起來吧!!!!
歡迎引用或收藏唷!!! 你們的持續支持,是cdrom分享的原動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dr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